CN EN

AI创造共享价值,端云架构打造轻量化智慧停车

2019-12-27 Source: 智芯原动CEO崔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无人化”概念深入人心,“无人值守停车”便应运而生。在不久的将来你无需停车就可以出入停车场,无需准备现金或拿出手机扫码付钱就可以缴纳停车费。当车辆驶入/驶出停车场时,智能车牌识别系统会自动抓取车牌抬杆放行,并通过车牌信息的进出比对进行缴费,实现有牌车辆“无感入(出)场”。

智芯原动是一家AI视觉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累计完成了6亿颗人工智能芯片IVE协处理授权。基于自身优势和对行业的感知,这家公司在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简称“全球智博会”)上展示了轻量化智慧停车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停车场实现无感支付,极大地减少人力成本和前期铺设成本。

端+云为智慧停车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

智慧出行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很多人认为构建智能交通只需解决好动态交通体系的问题而忽略了静态交通体系的问题。智芯原动CEO崔凯告诉亿欧:“我们公司的愿景是“聚焦人工智能,创造共享价值。”因此,智芯原动选择智慧停车这一场景是为了让人们的出行更便利、更快捷、更安全。

智芯原动清楚地明白在智慧停车这一赛道上竞争者颇多,想要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崔凯告诉亿欧:“智芯原动主要是提供系统级的产品,去年我们的产品在全国占了35%的市场份额,今年第一季度产品的出货量较同期增长了63%。”为了解决停车场景存在的政府改造停车场、物业运营、集成商售后服务三方成本过高的问题,智芯原动提供了轻量化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主要包括终端和云平台两个方面。

在终端方面,智芯原动在全球智博会上展示了V88-E双目AI云计算相机,这台相机基于亚像素级匹配技术,对车辆建模,通过双目精准获取其3D信息,真正过滤虚假车牌;采用多CNN网络级联的方法,在保证高检测率同时有效降低误检;基于硬件NIE+IVE,CNN+BLSTM+CTC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架构,可以保证车辆算法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性,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最大的效率。这款相机可以清楚地识别汽车的车牌和车型,有助于脱机车辆收费管理。

在全球智博会上智芯原动发布了一款智能停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应用对安全级别特别高的场景而且还可以针对无牌车进行无感支付。崔凯告诉亿欧:“这台机器人是支持集中运维的,在云平台有一个呼叫中心或客服中心,当司机在出入口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按机器人身上的呼叫键;而且这台机器人可以做到车脸和车型的识别,甚至可以对司机进行人脸识别真正实现了无人化收费。”

在云端方面,智芯原动推出的智慧停车云端管理系统能够做到免布线、去电脑、无人值守。崔凯强调道:“传统的停车场的解决方案在前端部分有很多设备, 如车检器、车牌识别相机、道闸、控制卡、收费电脑、路由器等等。现在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只保留了相机,而且所有设备的管理、计费、支付都在云端解决。”

端云解决方案对物业来说可以大大地减少经营成本,同时也会为其是实现持续性地营收。崔凯强调道:“停车场的一个出口需要三班倒,那么就会需要三个保安。如果将这三个保安去掉,为其提供端云解决方案每个月收取2500-3000元的服务费,对于物业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人工成本。”

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海外市场有序拓展

智芯原动作为一家提供人工智能视觉解决方案的公司,他们清楚地知道深耕细分场景是AI公司发展的良策。于是,他们在为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慧商业、智慧安监、智慧安防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在智慧停车赛道上又找到了智慧停车这一更为细化的场景。我们可能都会疑惑,如此细化的场景,市场空间一定狭窄,创收能力也不会高。

停车市场看似狭小,但是未来前景广阔。崔凯告诉亿欧:“根据中投2018年发布的智能停车的报告显示,2018年的总产值为102亿,在未来五年中国智慧停车的总产值将会达到236亿。”根据2018年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智慧停车行业发展概况与2019年趋势分析》的数据得知,2018年停车位需求在3.0亿个左右,随着后期城市停车难、停车贵等问题凸显,智慧停车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需求。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以2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加,到2020达到154亿元。

停车市场不仅广阔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增量。崔凯解释道:从15年开始到现在,国内相机出货量大概有200万个左右,国内的停车场大概是在300万个,而这300万个停车场大概需要900-1200万只相机,与此同时很多停车场还存在设备的更新换代。因此,国内停车场每年会有20-30万的增量。

在《2018年智慧停车行业发展概况与2019年趋势分析》中显示,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日益增高,汽车不再是昂贵的消费品,在国内已实现了大规模普及,汽车保有量节节攀升。根据公安部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35亿辆。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汽车的保有量不断攀升,更为停车行业带来新的希望。但是国内市场终究有限,智芯原动想要不断扩大营收需要扩张海外市场。

因此,智芯原动在扩大中国停车市场份额的同时,还不断地拓展海外市场。智芯原动现在已经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实现了商用,在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完成了产品布局,也在巴西、阿联酋等国家开展了规划产品布局工作。崔凯告诉亿欧:“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车牌有很大不同,导致国内的图像数据用不了。因此由于没有大规模的数据量导致海外市场的开放进度比国内慢半年。”

针对海外市场出现的图像数据低利用问题,智芯原动利用自身算法优势完美化解。崔凯解释道:“在前年我们就已经做到通过对算法进行优化,用几千张照片在两周内就可以达到90%-95%的准确率。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市场,进入市场后不断积累和整理数据。想要将精确度提高到98%以上还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后,才能对算法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仔细分割停车市场,助力营收持续增长

在国家经济大环境走向疲软的时候,停车行业却能迅猛发展,原因有二:其一是近些年来营改增的政策施行,使地方税收的存留额变少,地方政府要想办法增加市政非税收入,而路侧停车收费便是一个很好的非税收入来源;其二是现在的停车市场的竞争主体已经逐渐由集成商转向移动支付提供商的竞争,腾讯、阿里和银行纷纷开始抢占停车市场,大量资本注入为这个行业带来生机。智芯原动基于对行业的认知和对公司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的清晰规划,崔凯告诉亿欧:“我给我们公司的定位市场有停车出入口、路侧停车、停车后市场等几个细化的市场。”

在停车后市场,智芯原动看到了充电桩的前景。崔凯告诉亿欧“中国未来汽车市场将是新能源车市场,在1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有上亿的充电汽车,这将会带来大量的充电桩市场。我们现在正在和国内最大的充电桩企业合作,为充电桩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

提供车牌识别和车辆识别的技术为什么会应用在充电桩上呢?崔凯解答到:“第一是为了防止汽油车占位。有的新能源车车牌也是蓝牌,所以要想区分新能源车和汽油车除了通过车牌外还要通过车款的识别;第二是用于计时,现在国内市场的充电桩可以在20分钟左右就能将电量充到80%。充电桩提供商是通过提供充电服务收费的,如果充完电以后车还是不走的话,服务商便可以收取停车费用。”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建立在车牌识别和车辆识别技术的提供,这也是智芯原动在停车后市场发现的赢利点。

在停车后市场另一个新的场景是在4S和洗车店。在过去车主将汽车送去维修或洗车以后,就是漫无目的的等待。现在在修车或洗车的每一道工序加一个摄像头,车主就可以通过小程序看见修车或洗车的进度。停车后市场就是将服务做到精细化,停车后市场也会有更多的市场有待挖掘。

无人超市、无人商场不断涌现,让“无人化”的概念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智芯原动推出的端云架构是为停车场提供无感支付的解决方案,而且在智慧停车这一场景智芯原动也在不断拓展更为细化的市场。作为智慧停车赛道上的一员,智芯原动不但在技术上不断升级迭代而且懂得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从量的积累不断实现质的飞跃。然而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智芯原动乃至众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都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这一答案的探求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取得真知。

Recommendation

Organizers:

New 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Contractor:

Suzhou Qiz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Co-organizers:

National Industrial Information Securit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Jiangsu Branch Center

National Ultra High Definition Video Innovation Center (Shenzhen)

State-Land Co-construction Embodied Intelligent Robot Innovation Center

Zhongguancun Audiovisual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Beijing Brain Science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uzhou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zhou Robot Industry Associatio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Association

Strategic Cooperation Uni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AI Speech Co., Ltd.
Chinese Institute Of Coal Science


Legal counsel:Sheng Tang Law Firm

Contact:

Mr. Zhan: 17366125566 (conference contact)
Ms. Cui: 15931096177 (contact person for media publicity)

© Suzhou Qiz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苏ICP备18070615号 Support: WanHeWeb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4510号